Search
banner

机床行业恶性价格竞争的苗头再现

作者:华正机械 发布时间:2023-12-20 16:11:53 浏览次数:196次

作为自由流通的商品,价格战或曰价格竞争实属正常,但随着一波波价格战的浪潮,倒下的不仅是诸多的企业,也给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还有空间

通过与机床行业打交道,也会认为,降价对用户而言就是福音啊,而且企业能够降价,说明还有水分,挤挤更健康。

况且,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一家的有竞争力的企业是无惧这种竞争手段的。而家电行业正是经历了惨烈的价格洗礼,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在市场拥有了自身的话语权。

但作为装备业的工作母机,机床行业有着自身的行业特性:首先它是典型的"加工—装配"型离散制造行业;其次产品结构与制造工艺比较复杂,制造过程所需机器设备和工装夹具种类繁多;还有生产技术类型种类繁多,既有订单型生产、库存型生产,也有订单装配型生产和订单设计生产,不过目前多数机床加工企业以订单型生产为主;还有很明显的一点是机床主要由电器和机械两大部分组成,电器部分主要是外购;机械部分的零部件由外协、自制和外购三种模式所得;车间一般分为机加工大件车间、机加工小件车间和装配车间。

因此,作为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产品,机床自是与大批量生产销售的家电没有可比性,而由于制造复杂的,对产品精度要求严格,其使用也不与一般的日常用品相提并论。

可是由于从2000年以后到2011年左右,近乎10年的高速蓬勃发展,加之政府提出要振兴装备制造业,让的资金关注到了机床业。一时间,资金大鳄大手笔介入,小规模的工厂作坊更是数不胜数,作为行业协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人曾对记者表示,经常听闻有新企业成立,数据每月都在变更。

市场的蓬勃发展,孕育了众多新的生力军。然而每次寒流的来袭,市场的阶段性萎缩或低迷,不足以支撑日益扩大的产能,价格竞争就自然发生。

比如最近的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市场,由于持续低迷,行业企业普遍产值下滑20%左右。

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伴随着机床产品市场需求的明显下降,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5.6%。其中金切机床行业产值同比下降17.9%,实现利润57.3亿元,同比下降30.4%。数控系统和滚动部件两个小行业下滑最严重,分别下滑38.4%和34.2%,另外机床附件下滑也达到22.8%。

2013年,情况也没有出现大的好转,业界盼望的反弹并没有企稳。在库存积压,市场没有明朗的前提下,价格无疑是最的促销手法。

据屠景先分析,2013年1——11月金切机床小行业在销售收入下降7%的情况下,利润总额下降82.1%,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0.65%,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已经恶化,盈利水平大幅降低,部分企业已处于亏损状态。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行业恶性竞争的苗头已经显现。

过剩的生产能力是产生恶性竞争的土壤。机床工具行业企业数量膨胀,2011年金属切削机床企业数量为1070家,产量为403935台,但到2013年已达到1264家,增长18.1%,预计全年产量可达858100台,较2011年增长112.4%。

如此多的企业,而金切的销售额2012年为180亿美元,难怪有人说,适度的竞争或者淘汰有利于行业健康体魄。

从这层意义上看,确实行业有压缩的空间,但换个角度,从利润率上比较,2012年金切产品利润率仅为4.1%,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这表明,价格上已经几乎没有多少可以下降的空间。毕竟适度的利润是产品品质的。

历史上的价格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机床工具产品作为较早取消指令性计划、走向市场的产品,一直经历着价格上的竞争。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15年左右,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轮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出口机床价格战。1985年国务院制定了鼓励扩大机电产品出口的有关政策后,我国的机床产品出口呈现了较高的增长态势。以当时的济南机床厂、沈阳机床厂、云南机床厂等一批出口主导企业为代表,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的扩大出口。

这一时间,我国机床的出口额从1985年的6800万美元增加到1990年的2亿美元左右,出口的产品绝大多数为普通机床。但伴之而来的是出口机床价格的"打成乱仗"。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为扩大机床的出口额,不惜牺牲企业的利润来表现自己的"出口业绩"。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有较大差距,但是以低于同类产品50%——60%的价格将产品卖到传统的香港、东南亚市场,之后又涌向新开拓的北美市场。

越打越乱的价格战使我国机床在市场上的价格平衡被打乱,不仅国内各出口代理商互相压价收购产品,甚至影响到市场的代理商已有的利益,许多代理商花费精力开拓的市场被国内格的"打乱仗"冲散,到80年代末期,就连从建国来一直做中国大陆机床出口代理的公司也无法承受国内价格冲击,只好放弃已从事几十年的出口机床代理转而去发展自己的制造业。

轮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内销机床价格战。在经历了90年代初期的低潮后,1993——1994年随着国内经济建设新一轮的热潮,我国机床产量从1993年的19万台一下增加到1994年的26万台。

盲目的乐观和错误的市场信息导向使许多企业放弃了产品结构调整,拼命通过扩大生产能力来提高普通机床产品。但好景不长,进入1995年后,随着国内经济建设"降温"和"软着陆",固定资产投资减少,机床市场开始萎缩,到1996年底,机床库存高达6个月产量。

有的过去做出口的企业在这几年出口下滑的情况下,开始将部分出口机床转为国内销售,并且每台机床让利给代理商、经销商数千元,从而引发了新一轮机床价格大战。而一些有、有批量的大企业,为不丢掉自己的市场份额,也纷纷开始降价。之后,中国机床的价格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路下滑。在这场价格战中,不论是发起者,还是被动者,均损失惨重。同时,中国机床制造业进入了全行业亏损的窘境。

第三轮是20世纪末的普通和数控机床价格大战。1995——1999年我国机床行业连续5年全行业亏损,生产销售逐年下滑。这期间,50%以上的企业亏损,20%——30%的企业破产或重组。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企业痛定思痛,开始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一方面是逐年压缩普通机床产品,另一方面开始扩大附加价格较高的数控机床的生产。

但由于的亏损,企业自主创新和能力明显不强。借助于1999年下半年实行的拉动内需、加大投资的积极财政政策,技改投资的大幅增加,机床生产、销售止滑,并开始逐步回升。随之国产数控机床的增长较快,2000年数控机床产量达到1.4万余台,比1998年增长了近1倍。伴随市场的好转,新一轮的机床价格战又硝烟再起。有的企业在增加生产能力的同时掀起了"降价促销"活动,试图从薄利多销的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而其他企业为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也开始降价。因此出现了市场好销反而价格下滑,"增产不增效"的怪现象。其中价格战打得最激烈的车床含数控车床为例,国内几家大的车床生产厂2001年1——9月在销售额同比大幅(30%——50%)增长的情况下,利润却出现负增长。

无疑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机床每一个价格,将转移到下游的机床附件,配件的厂家,下游厂家制造新的功能部件的发展,不利于整个行业功能部件的技术升级。此外,原材料涨价,生产成本增加,价格战只能让利润不高的机床行业的日子更不好过。

但任何时期,都不缺少"挑事的",又或许有了这种动作,才能打破表面的平静,加剧行业的变化。

有人员认为,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表现形式,应随它自由发展。但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尚未成熟,盲目和无序的市场竞争将会给我国机床制造业造成的灾难。而且竞销只是在市场饱合、库存积压情况下的一种营销手段,并不是惟一的手段。的企业应走出价格的误区,将自己企业发展的立足点放在产品结构调整和市场结构调整上。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 All Rights Reserved 宝典图库大全资料图片 冀ICP备10025299号-6